- 2024-11-08
- 2024-11-08
- 2025-04-11
- 2025-04-11
- 2025-04-02
大连光学仪器企业引领金相显微镜技术革新 助推高端制造高质量发展
近日,大连市一家专注于精密光学仪器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大连华仪精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金相显微镜正式投入量产。这款名为“DIM-5000系列”的金相显微镜凭借超高分辨率、智能化分析系统以及广泛的应用场景,迅速在材料科学、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引发关注,标志着我国在金相检测设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
技术突破:从“看得清”到“看得透”
大连金相显微镜作为材料微观结构分析的核心工具,直接影响金属、陶瓷等材料的性能评估与质量控制。传统设备常受限于成像精度和人工分析的效率瓶颈。大连华仪精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此次推出的DIM-5000系列,通过搭载自主设计的复合光学系统,将物镜分辨率提升至0.1微米级别,较上一代产品提高30%,可清晰捕捉材料内部的晶界、夹杂物等细微缺陷。同时,设备集成AI图像识别算法,能自动标注样品中的异常区域并生成量化分析报告,检测效率提升50%以上。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替代进口设备,更要解决行业痛点。”企业技术总监王明磊表示,团队历时三年攻克了动态对焦稳定性、多光源协同成像等难题,目前已申请12项专利,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95%。
应用场景拓展:赋能高端制造与科研创新
在位于大连金普新区的一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DIM-5000系列正用于电池金属箔片的疲劳测试。“过去依赖进口设备,维护周期长、成本高。现在国产设备不仅能满足精密检测需求,智能系统还帮助我们建立了材料数据库,优化了生产工艺。”该企业质检部门负责人表示。
此外,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已将这款显微镜纳入实验室设备清单。研究人员称,其高灵敏度的暗场成像功能为新型合金开发提供了关键支持。据行业统计,2023年上半年,大连华仪精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的金相显微镜已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比达18%,并出口至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
产业协同:打造国产高端仪器生态圈
大连市近年来将高端科学仪器列为重点扶持产业,通过政策引导、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转化。光科仪器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交通大学等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光学设计、图像处理等技术的迭代升级。市科技局数据显示,2022年大连科学仪器产业规模突破5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12%。
“金相显微镜的突破只是起点。”大连华仪精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在产品发布会上透露,公司正研发融合光谱分析功能的跨尺度检测平台,计划未来三年内推出覆盖材料全生命周期分析的设备矩阵。
结语
从“制造”到“智造”,大连企业以技术创新叩开高端仪器市场的大门。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连金相显微镜等“工业之眼”的国产化突破,不仅降低了产业链成本,更为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可控注入强劲动能。大连,这座老工业基地,正以科技硬实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